楔子(摘自天涯明月刀主題站)
五代亂世,南唐昭宗李煜立志中興。舉十年之力,建十二樓五城。不料朱溫弒君謀反,屠盡昭宗血脈,何皇后借難產(chǎn)假死,逃出皇宮。
“娘娘您放心,屬下就算是死,也要保全李唐最后的血脈!”,胡三看著襁褓中的嬰兒,對著何皇后說道。只見一女子滿臉汗水淚水混雜,手無力的抬起又放下道“胡侍衛(wèi),就拜托你了,我的孩兒,我只求神佛能保佑你長命百歲,逃出生天?!闭f罷掩面而泣,轉(zhuǎn)身往另一處殺手中奔去。“娘娘!”
自此胡三帶著小皇子逃出牢籠,后胡三自號百曉生,給小皇子取名白玉京,以逃避追殺
5年之后初代百曉生胡三傷重不治去世,其好友之子裴無咎繼承遺志成為二代百曉生,創(chuàng)立青龍會,終生以輔佐白玉京以圖東山再起。
裴無咎先引后周世宗柴榮訪南唐遺留十二城之幽夜城,共同創(chuàng)建從龍衛(wèi),以圖大業(yè),卻不想柴榮借青龍會與從龍衛(wèi)之力,入朝任開封府尹,進封晉王。
之后周皇帝郭威死后柴榮為帝,政通人和,致力于統(tǒng)一大業(yè),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yǎng)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志。
裴無咎憂其一統(tǒng)天下則李唐興復(fù)無望,在與柴榮在商議攻取幽州時突發(fā)暗殺,柴榮稱帝六年薨天,其子柴宗訓(xùn)七歲登基無力掌控軍隊,歸德軍節(jié)度使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奪得后周基業(yè),改國號為宋。時任從龍衛(wèi)統(tǒng)帥李令珠與裴無咎決裂,率部退守幽夜城中。
二代百曉生裴無咎感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遂收裴氏族人幼子裴裳為徒,傳承其百曉生之意志輔佐李唐真龍。
后裴無咎創(chuàng)立兵器譜,預(yù)借江湖為爭奪兵器譜排名掀起動亂,好火中取栗以謀復(fù)國大業(yè),卻最終為李尋歡所殺。裴裳承繼百曉生之名,繼續(xù)輔佐白玉京。
此后白玉京接掌青龍會,被譽為天下第一高手,座下匯聚方龍香、百曉生、上官金虹、楊延玉。子桑不壽等七大龍首,各自皆為一方梟雄,無不有傲嘯天下之才能。青龍會一統(tǒng)江湖,權(quán)勢一時無兩。
此時北宋天下初定,大宋忠孝王呼延顯,為平定天下立下赫赫戰(zhàn)功,極得器重。但北宋江湖奪自后周,后周末代世子柴復(fù)光蟄伏多年之后,投身呼延顯之府中。終在一日太宗趙匡胤赴忠孝王宴會遇刺,史稱龍鱗刺血。
龍鱗刺一案讓朝堂震怒,將呼延顯全家拿于天牢之中,并公告天下將不日抄斬,以定國基。
呼延顯有一至交好友,乃一代名俠沈浪之子沈滄海,沈滄海手持青龍會“尊字令”,自東海奔襲數(shù)千里,以一人一劍之力,殺入天牢援救好友。
但白玉京心有復(fù)國之心,不欲此時與大宋朝廷為敵,早先偷偷潛入天牢,勸說呼延顯自盡,待沈滄海趕到之時,獄中墻上僅留“何惜一死報太平”七字血書。沈滄海大慟之下,只得救出呼延顯兩子離去。
天牢遭劫,朝堂震驚。
趙光義派出十萬禁軍與數(shù)千高手追緝,沈滄海攜老弱家小一路逃亡,祭出父親沈浪所傳下的“尊字令”,傳訊江湖來援。尊字令出,武林不得不遵。白玉京不得已率青龍會大軍,接引沈滄海于燕云大漠之中。但朝廷大軍亦緊追不舍,一場血戰(zhàn)將起。此時此刻,白玉京逼迫沈滄海與自己決斗。若沈滄海贏,則青龍會為其開戰(zhàn),死而后已;若白玉京贏,尊字令則歸白玉京所有,青龍會大軍撤退,但白玉京將以一己之力,護沈滄海一家周全。
大戰(zhàn)過后白玉京慘勝,他與沈滄海退守十二樓之幽夜城后暫避,青龍會大軍與朝廷兵馬相互對峙之后退去。白玉京感嘆此次青龍會得罪朝廷,遂退隱江湖消失不見。
而后沈滄海攜老弱家小退守伏龍谷,卻不料呼延顯之次子呼延泰走散,沈滄海心有愧疚,遂收呼延鴻為義子,改名沈孤鴻,而其親生兒子沈孤雁不認(rèn)這個義兄,在其父沈滄海死后遂出走伏龍谷,為當(dāng)年燕云一戰(zhàn)其父落敗勢要找白玉京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