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雖然受李書亭的不歡迎,但是這五天下來,她就沒有哪天不被吼的,所以只是嘴巴閉上了,人卻還站在那。
對于武二娘的厚臉皮,李書亭也習慣成自然了,只要她不嗶哩吧啦的,李書亭是接受她站在一旁看著的,畢竟李書亭也狠不下那個心強行把她一腳踢飛。
而此時在店門外,隨著仙門賜藥的流言傳得越廣,圍墻內盡是過來碰運氣的百姓,這個世道的不治之癥大多都是重型感冒發(fā)燒,得個痢疾都能考慮后事。
所以這時候的仙門就是一個被寄托于希望的神仙地,哪怕周圍人山人海都擋不住蜂擁而入的人流,除了院墻有一層隔膜擋住了要擠進來的百姓,還有一個進去就會死的傳說也擋住了如火似的心。
現在的時辰已經是夜禁時間了,武侯們正驅趕著湊熱鬧的百姓,本著法不責眾的心理,武侯們雖然言詞多有污穢之詞,但手上卻不敢下死手,這一圈的百姓足有數千之多,萬一激起民變,掉腦袋的只會是他們這種小角色。
東市門吏嚴格把守著東市大門,禁止外面涌入的百姓再湊進去,哪怕官家子弟都不給半點情面。
夜禁已經敲響了好一會,可還有源源不斷涌入的百姓紛紛犯禁,如果是一個兩個倒還能抽他幾鞭,可這數千人難保里面沒幾個敢振臂一呼的,事鬧大,市署令必被用來祭刀。
整個東市的門吏都被市署令強命要求放下不相關的事跑來助陣,就連巡夜的武侯都紛紛搭一把手。
大唐實行嚴格的夜禁制度,稍有落差,驚到了太極宮的那位,那就只能伸長脖子等砍頭刀落下。
而在太極宮兩儀殿內,來往走動端著菜肴美酒的宮女內侍絡繹不絕,自從長孫皇后蘇醒,氣急,胸悶,咳嗽的癥狀一去,李世民龍顏大悅在兩儀殿擺下酒宴,宴請長安城中五品以上官員。
因為今日不談國事,李世民也就放開了往日嚴肅的跪坐姿勢,用起了較為舒服的胡坐,下面的大臣們松了口氣,既然皇帝開金口,除了些許還秉承著嚴肅禮儀的言官,一遭的武將們早就跟著李世民雙腳盤起來,這種姿勢坐著確實舒服,腿不容易麻,饒是身體強健的武將們也不喜跪坐。
性格直爽的程咬金率先站起來道:“陛下,臣得為皇后殿下道聲喜才是。”
李世民心情不錯,此時見程咬金站起來要為皇后道喜,不禁笑道:“怎么,知節(jié)有何喜要道給皇后聽,朕倒要聽聽你這個左領軍的大將軍嘴里能說出什么喜來,哈哈?!?p> 而副座上大病初愈的長孫皇后則是輕笑的掩嘴。
下面的一眾大臣倒是對程咬金的粗魯耿直了解得通透,必是又從哪個士子手里淘得好的詩句要拿來獻寶。
在李世民的目光中,程咬金閉著眼睛回憶起之前背下的詩句,搖頭晃腦道:“難病急病治不了的病,天公地祖不忍皇后逝,特派仙門賜藥治,藥好人好全都好?!?p> “噗嗤”
長孫皇后一聽程咬金念出來的這詩句,保持的端莊禮儀一下子忍不住笑出了聲音。
不過也沒人注意到皇后的失態(tài),因為程咬金的的詩......驚得滿堂呆。
李世民虎目一張,嘴角不由的咧開,尬然的搖頭失笑道:“你這程知節(jié),這首詩莫不是由你作來念的罷,怎的如此粗劣不堪?!?p> 程咬金正色道:“皇后殿下康復之喜當然得由臣親自來作,要不怎能表明臣下的心意呢。”
“罷了罷了,知節(jié)暫且退下?!?p> 李世民手扶額擺擺手。
經過程咬金帶來的宴席氣氛,眾臣紛紛站起作揖:“臣等恭祝皇后殿下鳳體安康,愿陛下萬年。”
李世民對一干朝廷重臣的祝賀十分滿意,面色潮紅道:“朕今日不談國事,眾卿皆可暢所欲言,言官不必追究?!?p> “謝陛下!”
突然,一個瘦弱的身影站起,先是朝李世民彎腰作了一個揖。
李世民抬頭一瞧,原本喜色密布的臉歸于冷清,不只是李世民不喜,一眾大臣都是收斂了神情。
程咬金不滿的掃了一眼站起來的瘦弱身影,嘟囔道:“這個魏木頭真是掃興。”
魏征知道這種時候站出來肯定是眾矢之的,但作為言官之首,魏征的職責就是諫言,就算再怎么掃興,他也必須出來挑頭。
魏征高聲道:“陛下,臣聞醫(yī)治皇后之藥是仙門所出,雖皇后之癥已解,但仙門所求如何還請陛下示之?!?p> 李世民腦門直跳,這個魏愣子注意的全都是賞罰。
不等魏征再說話,李世民便道:“朕允了仙門黃金萬兩換來這醫(yī)治皇后的仙丹有何不可?”
黃金萬兩...
李世民的這番話傳遞眾臣耳中,皇家所說的黃金萬兩可不是黃金。
這番說詞就連直言敢諫的魏征都無話可說,畢竟用錢幣換回長孫皇后的命,誰也不敢說不值,如果是割地許官那才是魏征死諫的,至于黃金萬兩......隨他去吧。
嗆了往日不給自己面子的魏征,李世民的高興勁頭又回來了,不禁猛喝了一口酒:“傳朕旨意,許給仙門的黃金萬兩由魏侍中去獻給仙門”
被點名的魏征剛想站起來,李世民立即開口道:“玄成,今夜就勞煩你替朕走一趟,玄成莫可推辭啊?!?p> 李世民的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魏征也只好站起作揖道:“臣領命?!?p> 魏征剛一出席外,就有一群內侍捧著李世民賞賜的“黃金萬兩”在等著他,擺明了今夜就是要他走一趟的。
魏征不禁嘆息,為人主者都喜歡聽好言讒言,可是言官只能直言,被皇帝所不喜是言官的家常便飯。
招呼一聲已經站直身體的內侍,魏征快步往離東市方向近的門走去,中途還有披甲執(zhí)銳的千牛衛(wèi)緊隨其后,作為宿衛(wèi)皇宮的軍隊,千牛衛(wèi)一直都是作為保鏢的角色出現,他們只聽命于皇帝,是皇帝內圍貼身衛(wèi)兵,大臣出宮也都是由他們護送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