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禹戰(zhàn)相柳,應(yīng)龍立龍門
第一百五十六章大禹戰(zhàn)相柳,應(yīng)龍立龍門
這一打,大禹本來發(fā)現(xiàn)自己打不過的,正準備找救兵,求師尊幫忙的。
可好巧不巧的當時大禹正用如意金箍棒測水深呢,想起當初師尊說這法寶可不只是能用來測水深,還能用來戰(zhàn)斗的。
初步煉化四根棒子的大禹,也是可以掌控這如意金箍棒的,那重量在大禹手中仿佛無物,但打在了相柳身上可就要命了。
相柳被打的不要不要的,最后還被一棒子打碎了一個頭,相柳直接逃跑了,不敢在與大禹相抗衡了。
變成了八個頭的相柳,試過了很多辦法,但那最后一個頭不知什么原因就是長不出來。
一路向東逃離的相柳,最后來到了一座小島上生活,還遇到了同樣許多同樣在洪荒大地混不下去逃來的大妖。(不說了,再說要串戲了,懂得都懂。╮(??ω??)╭)
解決了相柳的大禹,看著手中最后一根定海棒,之前那三根都放到了西海,南海,北海中了,如今就剩最后東海沒解決了。
大禹沒想到這棒子那么厲害,威力如此巨大,當真強無敵??!
云頭上的夜羽和彌思看著這一幕,也有些詫異,這相柳這九頭蛇那么撲街的嗎?弱爆了好吧!
雖然也不強,但實力也超過了大禹?。≡趺淳徒o一下解決了,一看到那如意金箍棒心中有了些許明悟。
如今問題解決,隨著大禹治理水患繼續(xù),在到達龍門山地段時,發(fā)現(xiàn)龍門山一邊是一望無際的汪洋,人民窘困不堪,溺死甚多。
大禹深知遭受洪水的苦難,如今這龍門山擋在前面,不把山移開這水患就無法解決,當即召集族人準備挖開龍門山。
耗費了大量時間,最終終于將龍門山挖開了足夠水流過去的口子。
大禹治理洪水,率領(lǐng)人民疏九河、導(dǎo)百川,最終要使洪水歸流大海,如今就剩這最后一步了。
只是這挖好了龍門山,這水向著山的另一側(cè)大海中流去,由于山勢較高,這從龍門山流向大海的水就近乎形成了瀑布。
只是隨著這水的沖刷,這龍門山附近竟有了決堤的態(tài)勢,這讓大禹有些擔心,這水不按規(guī)定好的路線流,那可是要出事的?。?p> 如今大禹已經(jīng)將最后一根定海棒,插入東海之中,按照這測得的水深選擇了這么個地方泄洪。
正當大禹發(fā)愁之時,東海中一條帶翅神龍飛出,向著這里飛來,在空中的夜羽露出了熟悉神色。
這不正是那應(yīng)龍嗎,沒錯,這就是應(yīng)龍。
應(yīng)龍現(xiàn)身,見到了那在云頭的夜羽,化為人形也恭恭敬敬的打了稽首。
隨后直接落下云頭,出現(xiàn)在了大禹面前,開口道:
“這里是你開辟的?”
大禹看向應(yīng)龍所指的方向,正是那龍門山的方向,大禹也不知怎么回答只好點點頭,這的確是他引領(lǐng)族人開辟的。
“吾想讓這龍門山這大瀑布成為真正的龍門,不知可否,對你治水沒有影響?!?p> 應(yīng)龍非常正式的開口詢問,大禹一聽對治水沒有影響,那當然同意了。
隨后,應(yīng)龍用大法力將整個龍門山籠罩,讓它更加堅固神圣,這里將會是真正的龍門,隨后將很久以前三族大戰(zhàn)隕落的龍族精血和龍珠放入龍門之中。
這使得整個龍門更加的神圣,同時開口向著整個洪荒世界宣布道:
“吾乃龍族應(yīng)龍,吾在這龍門山所立真正的龍門,給水族眾生一個成為龍族的機會,無論是何種族,只要躍過龍門便可化而為龍,成為龍族一員?!?p> 這話一出,四海生靈以及洪荒大地河中生靈盡皆沸騰起來,這可是對水中生靈的最好消息??!
想他們身為水族生靈,想要化形很是艱難,就算化形了也是限制極大,可如今只要躍過龍門可化為龍,這可是龍族?。?p> 哪怕是最弱的龍族也比一般生靈強的多,一旦化龍可謂是以后前途一片光明。
這也讓后來這龍門山,成為了四海以及洪荒水族的共同圣地,每年都有無數(shù)前來挑戰(zhàn)的水族強者和新秀。
應(yīng)龍這么決定也是為了彌補龍族的內(nèi)部空虛,想要化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實力不一定要多強,但潛力一定要過關(guān),還有心性品德也要好。
畢竟這龍門山中可是有那些強大的龍族龍珠的。
如今這應(yīng)龍解決了這些事情,再次飛起向著夜羽打了招呼就準備離開,可被夜羽攔了下來。
先是詢問了去東海的女魃如今如何了,應(yīng)龍回答說,如今女魃也快可以控制自己的能力了。
一番閑聊之后,夜羽也答應(yīng)說有時間去東海串串門,隨后應(yīng)龍才離開。
如今大禹治水也完成了,這水患也終于徹底解決了。
這經(jīng)過13年治理,終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人族洪水泛濫的災(zāi)禍。
在這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chǎn)等皆了如指掌。
因此大禹回到人族都城,正式接任人族共主之位,同時改革人族,禹覺得如今人族這種部落形式不利于統(tǒng)一團結(jié)。
大禹為此采用了中央集權(quán)的方式,正式建立了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自己被尊稱為帝夏禹王,簡稱為帝禹或夏禹。
大禹又重新將天下規(guī)劃為九個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
帝夏禹王還規(guī)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區(qū)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
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wù)。
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
荒服,則根據(jù)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
如今大禹也有空陪陪妻兒了,將她們接過來后,大禹就對她們有著濃濃的愧疚,尤其是兒子啟。
因此大禹決定大力培養(yǎng)自己的兒子,畢竟人族共主是禪讓出來的,沒有匹配的才能很難將共主之位傳給兒子。
對,大禹對兒子有私心,很想將共主之位傳給兒子,算是給兒子的補償。
而啟也不知是人妖結(jié)合還是怎么的,反而從小就天資聰慧,賢能名聲在禹有意無意下傳播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