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城軍衛(wèi)署中。
主公劉徹正與紀云威在窗前交談著。
“哦,那些是紀將軍較為看重的?”劉徹轉(zhuǎn)身看著他笑問道。
“事無巨細,井井有條,署中的同僚都是少有的軍務方略謀劃方面的能人。末將深感佩服?!?p> “嗯,當初設置軍衛(wèi)署的主要目的就有二個,”劉徹似乎在解釋又似乎在回憶。“一是為豫州軍制定相關軍事方略的具體細節(jié),確保方略的可執(zhí)行。二是提升豫州軍諸將的軍事素養(yǎng),打仗不但要靠武力更要會用謀略?!?p> 當然軍衛(wèi)署的作用遠不止于此,當初設立軍衛(wèi)署時,其下屬的軍情司與墨云軒的碟司,便是豫州軍兩條重要的情報收集網(wǎng),兩者的情報工作各有側(cè)重又互為補充同時,如此設置還有更深含義。
說到這里頓了頓,劉徹繼續(xù)道:
“既然,濟源你已經(jīng)待了一段時日,不知對豫州軍未來方略的方向,可有想法?”
若是前幾句話是將劉徹向紀云威簡單闡述自己設立軍衛(wèi)署的目的,這最后一句話就算是對他這段時間表現(xiàn)的贊賞,畢竟這個問題涉及豫州軍最核心的軍事方略,劉徹也想知道作為難得的智謀型的將領,紀云威能提供什么樣的建議。
聞聽主公的話,紀云威的內(nèi)心頓時起了一絲波瀾,與主公談論下一步豫州軍的軍事方略,這個話題的較為敏感,要是別的同僚問起,紀云威可能會覺得是試探,絕不愿意多說一句,但若是主公問起,那么其中所蘊含的信息就太多且太重了,這是獲得主公認可的機會,就看自己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了。
好在這個問題紀云威也曾在思考過,這是作為一名將領的本能反應,而且紀云威既然決定好好輔佐主公劉徹,自然不會將自己的目光只是局限在一城一地。
略一思考,紀云威便說道:“回主公,當下原晉州與雍州兩州之地已經(jīng)盡入豫州軍的掌控,末將也看過主公推行的土地及精簡縣府等新政,可謂是銳意革新之舉,相信用不了多久,西北兩州之地將足夠供養(yǎng)二十萬豫州軍。
若有此等軍力,在西北之地主公當下若要動兵戈,則關中之地當為首選。”
劉徹笑而不語,以眼神示意紀云威繼續(xù)說。
“其原因有三:
其一、西北地利盡在關中,有左右有崤山,隴山,南北有六盤山及秦嶺百川,再有潼關、蕭關、武關、林水關四大關,在險峻處扼守護衛(wèi),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占盡西北之地利。
其二、西北之豐皆在關中,古籍《留候世家》中,漢相張良就曾言:“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标P中之地,歷代王朝勵精圖治,溝渠縱橫,良田萬頃,又有渭水澆灌,可農(nóng),可牧,可漁。關中之豐足以牧養(yǎng)無數(shù)百姓,雄兵百萬。
其三、漢人之本在關中,上古三皇五帝,后有秦漢王朝至今數(shù)千年來,關中之地皆為王朝都城所在地,前漢王朝鼎盛之時,漢宮綿延關中之地數(shù)十里,無數(shù)漢人無不傾慕,更是漢人文化的源遠流長之地,其中萬千人心皆向統(tǒng)一,可謂得關中者便可得天下之基。
(關中之地,作為歷代統(tǒng)一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也是最能享受到大一統(tǒng)后國家利益的區(qū)域,百姓們知道一個統(tǒng)一的漢人王朝對他們最為有利,所以關中百姓對漢家王朝有著較高的凝聚力,不像其他偏遠地區(qū)因為獲得大一統(tǒng)利益較少,而離心力更強。)
故,主公若欲成就偉業(yè),則必取關中之地?!?p> 說完,紀云威躬身靜立,不再言語。
許久~~
“濟源,若是讓你主導秘密制定攻略關中的方案,”劉徹走近兩步低聲道,“你可有把握?!?p> 聞言,紀云威的雙眸猛然一亮,單膝跪地道:“末將定然不負主公所冀。”
劉徹走到紀云威身邊輕輕拍了拍他的右肩,然后邁步離開了軍衛(wèi)署。
等劉徹離開后,紀云威才緩緩起身,慶陽城頭原先暗沉的烏云已經(jīng)漸漸散去,陽光透過云層的縫隙,猶如劈開了云霧的萬道金光直入原野,雨后的大地萬物此時翠綠盎然,迸發(fā)出勃勃生機,紀云威望著遠處的盛景,目光無比堅定。
相比于豫州軍治下的平靜,關中之地卻因為最近的大雨招來不少麻煩。
因為渭水河堤年久失修,趕上今歲的幾次暴雨引發(fā)山洪,沖毀了堤壩淹沒了不少良田,造成數(shù)萬百姓流離失所。
而長安的錢糧只是勉強維持朝廷運轉(zhuǎn),哪有還有余力去救濟這些災民,只能聽之任之,由此關中百姓對長安朝廷越來越失去信任,長安下面水患較重的幾個縣府,如鄭縣就已經(jīng)發(fā)生幾起災民暴動,腐朽的長安朝廷如同激流中的一葉扁舟,隨波逐浪不知前路。
八月下旬,遼東之戰(zhàn)的各類消息逐漸在九州傳開。
揚州軍在遼東的大敗震驚了九州大地,即便楊閥設法嚴密封鎖慘敗的消息,將揚州軍的大敗加以粉飾掩蓋,只對朝廷回報損失數(shù)萬兵馬,大軍大部安然返回山海關,但漢人大軍敗給回紇軍的事實,卻無能如何也無法掩蓋的,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遼東慘敗的真相,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
自前漢王朝將草原人徹底打敗以后,千余年來漢人對陣草原人未嘗此等敗績,折損如此之巨,那個數(shù)千年來,一直縈繞在漢人心頭的強大草原帝國,似乎再次實實在在地威脅到了中原大地,靠近遼東的云州各郡府更是風聲鶴唳,部分豪族甚至已經(jīng)開始秘密南遷。
為了穩(wěn)定民心,誠王李亨從通州及江南大營再次抽調(diào)了十萬大軍北上,以穩(wěn)定北部邊境,同時派出密使前往遼東與回紇部議和。
最后楊閥密使與回紇可汗在平州城達成和約,史稱“平洲和盟”。
和約議定:
其一、誠王以大周王朝的名義默認回紇對遼東的占領,揚州軍將不再出兵遼東,回紇部也答應不再南下。
其二、兩方同意開放邊境,允許商賈開展貿(mào)易往來,大周王朝不再限制鐵鹽等戰(zhàn)略資源的正常交易。
其三、同時賠償此次揚州軍北伐給回紇部落造成的損失,合計約一百萬兩白銀。
等等....
最終,雙方就此議和罷兵,回紇大軍也從興城開始逐步返回平州,邊境緊張的局勢逐漸緩和下來,遼東的慘敗讓天下門閥對楊閥的實力產(chǎn)生了懷疑,為此誠王李亨決定以一場勝利,來重新樹立自己的威望,讓那些蠢蠢欲動者看清自己的真正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