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的日子里,瀚海公司火力全開。
林海提出的銅,水泥,雞蛋這三個“做空”項目,在策劃案通過后,就開始提上日常。
和之前完全不同的做法。
由于大蔥那些項目采購費有限額,因此,采購工作結束得很快。
正好,杜國棟的采購部門開始著手這三個項目的工作。
至于大蔥那些的運輸儲存等問題,做法依舊跟上次大蒜跟豬肉的一樣。
運輸公司還是星海貨運公司。
而隨著忙碌,瀚海公司根據(jù)發(fā)展工作需要,該招收人員招收,正在漸漸發(fā)展壯大。
公司人員多了,為了更具體化的管理,每個部門的職位開始慢慢完善。
部門分塊管理,成立小組的成立,有能力該提拔的提拔,一切都向著正規(guī)專業(yè)方向發(fā)展著。
當然,杜國棟這些第一批員工依然在主要職位上。
再有就是,原本被安排在人事部的趙鑫然,主動向林海請命,把他調去比較辛苦的一線崗位,也就是“銷售部”。
人事部很輕松,但趙鑫然更希望自己能多學些東西,多鍛煉自己。
對于趙鑫然這小伙子的要求,林海當即就答應。
三個做空項目開始后,難度比林海等人預料的還要困難一些。
不是瀚海公司給的條件回報少,瀚海公司都是根據(jù)當前市場情況走的。
原因無他。
畢竟瀚海公司剛成立不久,很多公司一聽這個,就不想談下面的合作。
而且,很多公司并不愿意做這方面的生意。
杜國棟等人處處碰壁,除非找到愿意賺這個錢的。
再有就是雞蛋,這東西物價低,不好運輸,要想多賺錢,必須得量沖。
但有一個現(xiàn)實問題,那就是很多養(yǎng)雞場的雞蛋都是固定給那些簽合約的客戶的。
瀚海公司想要在短時間內拿到大量的雞蛋,幾乎不可能。
因此,雞蛋這個項目在開會商議后作廢。
銅因為最近幾個月來價格高漲不下,因此市場還算不錯。
瀚海公司因為資產足夠,先后跟好幾個銅廠簽訂了詳細的借還合約,并把瀚海公司作為抵押。
如果到時候瀚海公司還不回合約所定的銅量,那么只能用公司的資產抵債。
銅廠的老板都很看好市場的未來,因此也都愿意做這樣的生意。
在他們看來,瀚海公司無疑是給他們送錢來的,不要白不要。
畢竟只是一個月期限,他們覺得一個月內銅價不會發(fā)生什么大的變化。
經過商議,瀚海公司答應在一個月后,多歸還所拿銅量的3.5%。
本來因為時間緊張的緣故,林海打算先定個500噸試試水,看這方面生意好不好做。
畢竟這么多銅,想要在半個月內賣出去,必須得有渠道和大量需要銅的客戶才行。
不然就相當于砸手里了。
銅這玩意屬于冷門行業(yè),不像之前的豬肉大蒜,是每個人生活中的吃喝用品,需求很大,市場龐大,好消化。
銅要想賣出去,只能是賣給那些鑄造行業(yè),或者有需要銅的企業(yè)才行。
說到底,還是得有渠道和客戶資源才行。
或許是老天爺照顧,就在瀚海公司想做這方面生意的時候。
劉莉莉帶來了好消息,說最近“銀華青銅雕塑鑄造藝術股份有限公司”接手了一個大型青銅雕塑工程,要為國家重點規(guī)劃的一個文化園做一批雕塑。
而且其中兩個主題雕塑,是那種大型幾十米高的。
這樣的雕塑工程用銅量相當大。
就單單那兩個代表性的巨型雕塑,就得需要5000噸左右的銅才能完成。
還不包括一些小型的雕塑群。
整體算下來,銀華青銅雕塑鑄造集團此次工程的用銅量在8000噸左右。
但因為這幾個月來銅價的飆升,導致銀華集團的鑄造成本一直在攀升。
在一個多月前就被迫停止采購青銅原材料,到目前為止整個雕塑工程才用了2000噸左右的青銅原材料而已。
整個雕塑工程也才進行了四分之一左右。
畢竟當初簽合同的時候,銀華集團的報價也僅僅是按照當時四萬多塊錢一噸的銅價成本來報的,當然,在總的報價上還多上調了些許,畢竟得賺錢才行。
但是沒想到銅價瘋漲成現(xiàn)在這樣。
銀華集團也想跟甲方商議能不能把合同的報價改一改,不過談判結果很不理想,甲方很強勢,沒得商量。
而且甲方也給銀華集團下達了最后交貨期限。
要是在半個月后,雕塑再沒有按照規(guī)定時間交貨,或者按照合同規(guī)定生產出來雕塑,銀華集團將會面臨巨額索賠。
銀華集團陷入了困境,本身這次接手這么大工程,一部分資金都是向銀行貸款的,可以說這次的工程是銀華集團的全部家當。
要是按照現(xiàn)在六萬多塊錢一噸的銅價來采購,集團得虧死。
但眼下銅價高漲,沒哪個廠商愿意降價賣,都想多賺錢,恨不得銅價再往上瘋漲。
銀華集團也試過向之前的老廠商“賒賬”,想著說等工程結束后,拿到錢了再把采購的資金還給他們,并且愿意多支付利息。
但在生意場上,只有利益至上,所謂的交情在很多時候求毛不是。
銀華集團接受的這個工程,時間太久,少說也得兩三年,那么久的時間,好幾億的采購欠款,沒哪個廠商愿意等的。
這也就導致銀華集團最后的希望都沒了。
當然,也有一些老廠商看在面子,給了銀華集團一些材料,但也就幾十噸,杯水車薪,根本起不到作用。
至于讓那些老廠商降價賣給銀華集團,是有降價,但每噸也就降價不到一千塊錢。
這就是利益至上。
也正因為這個消息,林??吹搅藱C會。
他立馬讓楊柯去和銀華集團談判,說瀚海公司手中有大量的青銅原材料,銀華集團需要多少,瀚海公司就給多少。
而且出售價格每噸要比市場價低一些。
需要的越多,出售價格也會減少一些。
銀華集團此時就像是即將渴死的魚,都打算去臭水溝了(無奈去購買市面上的高價青銅),見有人送水來,很是歡喜。
這無疑是給了銀華集團希望。
雖然這水也不是多么便宜,但好在有降價的空間,因此在一番談判商議后,確定向瀚海公司采購4000噸的青銅來緩解燃眉之急。
每噸定價在6萬2千300塊錢。
相當于每噸降價2700塊,4000噸就相當于少掏了1080萬!
雖然在總的采購費里算不得多,但也不是一筆小錢了。
至于不全額采購,一方面,銀華集團資金有限。
再者,這4000噸青銅是緊急之需,必須得買,也是甲方合同里規(guī)定的,必須在規(guī)定日期見到生產的原材料,不然到期交不了貨,會被索賠。
最主要的還是銀華集團也不是傻子,他們在這行業(yè)這么多年,自然不會那么心急,先把眼前難關度過再說。
要是全額采購6000噸,到時候銅降價了,豈不是虧大了。
即使如此,銀華集團對瀚海公司此次的幫助很是感謝。
這算是雪中送炭。
銀華集團這邊談妥后,林海立馬讓杜國棟去和那幾家銅廠拿貨簽合同,一共拿了4000噸。
一切手續(xù)合同簽完后,就讓半掛車拉著一車車的青銅往銀華集團送去。
省去了中間的儲存這一步。
也正因為這次的交易,讓瀚海公司跟銀華集團有了初步的交際。
至于水泥這塊,同樣比較麻煩,也就一些建筑產業(yè)才需要。
眼下房地產市場火熱,水泥價格也高居不下,很多房地產建筑公司也都恨得牙癢癢。
不過說到房地產,林海想到了第一個鋼材項目成交的公司,正好就越是一個房地產大集團,叫“新遠地產集團”。
于是,林海就讓楊柯聯(lián)系新遠集團,問他們需不需要水泥,瀚海公司手中有貨,可以低價賣給他們。
因為之前有過合作,新遠集團對瀚海公司的印象也不錯,當初談改合同的問題,瀚海公司就很爽快。
而新遠集團是搞房地產的,正愁目前水泥市場的價格居高不下,現(xiàn)在一聽瀚海公司有貨,而且還愿意低價賣,自然樂意。
于是就跟青銅一樣,瀚海公司向好幾家大型水泥廠簽訂了相應的合同。
水泥廠的老板們之所以答應,同樣是看好當前水泥市場。
瀚海公司愿意兩個月后,多歸還4%的水泥量,他們自然樂得。
經過商議,新遠集團跟瀚海公司簽訂了5萬噸的水泥訂單。
因為量大,價格按照每噸610塊錢來定價,比市面上少70塊錢。
...
如此,青銅跟水泥項目也算順利完成。
剩下的,就等著日期到后,這兩樣東西降價了,瀚海公司再以降價后的價格買回來合同簽訂好的量還給青銅和水泥廠。
賺的就是中間的降價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