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何處金屋可藏嬌

孝武陳皇后阿嬌2——by莞爾

何處金屋可藏嬌 那那 9786 2008-02-04 12:11:00

    十、兩宮并立(三)

  上一講我們提到,阿嬌回宮時還很年幼的紀稹是改變她弱勢的第一人,而紀稹和霍去病的友誼成為動搖衛(wèi)家勢力的微妙原因,為什么呢?

  我們知道一個家族的延續(xù),和壯大,所需要的根本,是人才。一個沒有出色子弟的家族,就像是一盆不再添加木柴的火,哪怕再旺,也只是一時的。就像阿嬌被廢時的陳家,因為阿嬌沒有一個可以在朝堂上說的上話的兄弟,也只有一把年紀的館陶公主來奔波**勞。而在元光年間正是烈火烹油般的衛(wèi)家,他的下一代,可以替代衛(wèi)青,支撐起衛(wèi)氏天空的后輩是哪一位呢?正是霍去病。

  霍去病的身世,我們大家都知道,他是個私生子。在有一些母氏系族遺風的衛(wèi)家來說,他雖然不姓衛(wèi),但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衛(wèi)家人。而且霍去病的天分極高,衛(wèi)青非常器重他,早早的就將他視為自己的接班人了。作為一個自懂事起就錦衣玉食的大少爺,霍去病的性格卻孤傲不群。這一方面是因為世家子弟里少有如他一般的才華和人品,一方面也是與他尷尬的出身有關。這樣的人,一旦擁有朋友,就會非常的珍惜。而他真的找到了一個真正的知己,那就是紀稹。

  一般要成為肝膽相照的好朋友,兩個人首先就要信任對方的人品,其次要認可對方才華(或者是興趣),再次,要性格相投。紀、霍兩個人就是這樣,雖然性格不同,但卻天生一份真默契,兩人的人品都非常好,才華出眾,最巧的是兩個人年齡也一樣。說句開玩笑的話,兩個人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笑)這樣兩個人被劉徹安排到一處,一同培養(yǎng),友誼怎不會日益加深呢?

  可是兩個大男孩交好,有誰會高興?我想陳家不會,衛(wèi)家更不會!

  如果我們研究一下衛(wèi)氏集團的歷史的話,我們可以發(fā)現,衛(wèi)家籠絡的是以血親聯合發(fā)展的一群新貴,這是衛(wèi)家最為核心的成員(霍去病是在這一范圍之內的),還有就是如平陽公主和莊青翟、石慶一般的大世家,這是衛(wèi)家、衛(wèi)皇后和后來的衛(wèi)太子的助力。而自己家族的核心成員與后備主力與敵方交好,這對于他們來說簡直是通敵行為。但是霍去病這個人的性格十分固執(zhí),他認為對的事,他一定會做,不論誰來阻撓,他不會放棄。所以,因為他對這段友情的執(zhí)著,使得他與衛(wèi)家初生間隙。

  而對于紀稹,與霍去病交好,也不是件容易地事。紀稹來到長安,但是他唯一的姐姐在皇宮,將他寄養(yǎng)在自己的娘家。堂邑侯府富麗堂皇,衣食無憂,但是紀稹不姓陳啊。從史書上可以看到,館陶公主可不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如果不說刻薄話才怪。不過令他欣慰的是,在交友這件事上,阿嬌是支持他的。

  阿嬌為什么會支持他呢?如果我們從教育孩子的角度來看就可以理解了。未央宮中陳嬌、衛(wèi)子夫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衛(wèi)子夫是嬌養(yǎng),陳嬌卻是粗養(yǎng)。廣玉公主不滿6歲,阿嬌就讓她隨同神醫(yī)緹縈學醫(yī),游歷天下了。劉匡不滿10歲,阿嬌就讓他習武,不是宮廷中皇子學的花架子,而是隨同紀稹的師傅李鱗學習馬上功夫沖兵陷陣。但是粗養(yǎng)不代表放養(yǎng),阿嬌又時時注重他們在心智上的成長。我們可以說紀稹是阿嬌培養(yǎng)的第一個孩子,阿嬌不能時時刻刻的看住紀稹,但是阿嬌卻給一個正在成長的男孩子以尊重和信任。阿嬌對后來的宣帝說過,教育一個孩子,要給他足夠的尊重和信任,這樣才能令他成為一個自尊自信的人以立足。要教給孩子如何與人交往、與人溝通、明白團結合作與競爭的意義,要理解友誼的珍貴。如果結合這些,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阿嬌會對自己的小弟弟予以理解,因為,她會認為紀稹會在于霍去病的交往中獲得成長,會足以堅強。

  確如阿嬌所愿,紀稹長大了,足以堅強,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阿嬌撐起了一片天空。

  元朔六年,紀稹、霍去病初立戰(zhàn)功,馬上封侯。紀稹被封為冠世侯,終于為陳家贏得了朝堂上的一席之地。

  十一、兩宮并立(四)

  陳嬌回到未央宮,并沒有立刻得到地位上的翻身和政治上的不敗,而是用了近十年的時間一步步的改變了自身的劣勢,成為皇宮第一的女主人。我們將成長期的紀稹列為阿嬌的第一助力,那么,第二個人是誰?

  如果我們細讀史書,我們會發(fā)現,元朔六年,是漢武一朝很重要的一年,對于漢武帝劉徹的后族來說,元光五年和元朔六年分別為分水嶺,前者意味著衛(wèi)氏一族的崛起,后者意味著衛(wèi)氏一族被打壓的開始。元光五年,巫蠱事件致使阿嬌被廢,衛(wèi)子夫成為了后宮的主人。那么元朔六年發(fā)生了什么,使蒸蒸日上的衛(wèi)家蒙上了陰霾?

  翻開《史記》,我們可以發(fā)現:

  元朔六年春四月,衛(wèi)青再征匈奴,霍去病、紀稹一戰(zhàn)成名,馬上封侯。

  元朔六年九月,漢武帝長女,衛(wèi)子夫的女兒衛(wèi)長公主嫁與了漢武帝的大姐平陽公主的獨子平陽侯曹襄。

  這一切都非常的正常,時間在流逝,新的一代長大了,連我們印象中永遠風liu的劉徹也作了岳父。昔日年輕者已經成熟,而成熟意味著一種定勢。但是——

  在這一年的年末發(fā)生一件事,非常的奇怪,史稱“甘泉烽警”。

  那氏《史記》:“上幸甘泉,恰淮南兵起,帝困之,后燃甘泉烽火以求援,天下皆驚,而大將軍青親率八百期門軍解甘泉之圍。上加封大將軍為大司馬大將軍,長留京中,不得用事。此或為衛(wèi)家盛極而衰之始。”

  花啼《漢書.外戚傳上》:“淮南王安反,上遇刺甘泉宮,衛(wèi)后聞之,以大將軍青將期門八百至甘泉。后不納,青急攻之,后遂然狼煙以招諸軍,會上復蘇,青乃止。上加青大司馬,然青自是不得與朝政,衛(wèi)氏衰矣?!?p>  兩部書都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淮南王謀反,劉徹被困甘泉宮,衛(wèi)青率領八百期門軍救駕。其間陳嬌點燃狼煙,示警天下救駕。衛(wèi)青救駕大功,劉徹解圍后,加封衛(wèi)青為大司馬大將軍。但是在此之后,衛(wèi)青一直處于留用狀態(tài),衛(wèi)家盛及轉衰。

  但是兩部書的記載又有區(qū)別,第一件區(qū)別就是,劉徹有沒有被刺。第二件就是,陳皇后點燃烽火,在衛(wèi)青救駕之前還是之后。這兩個區(qū)別的意味就大了。

  劉徹如果被刺,那么衛(wèi)太子劉據作為儲君,當然即位。衛(wèi)子夫即為太后,衛(wèi)青即可攝政。

  劉徹沒有被刺呢,他的威懾力之下,衛(wèi)青絕對沒有任何動作的可能。

  陳嬌點燃烽火在前,衛(wèi)青救駕,是大功。

  陳嬌點燃烽火在后,那么逼迫阿嬌點燃狼煙的威脅就不是謀反的淮南王,而正是前來救駕的大將軍衛(wèi)青。

  是耶非耶?孰是孰非?

  這一直是歷史上的一個謎。眾說紛紜。支持衛(wèi)青救駕說的論據是:如果衛(wèi)青有不軌的行跡,劉徹是絕對不會饒恕衛(wèi)青和衛(wèi)家的,而衛(wèi)青一向謹言慎行,為人敦厚有口皆碑,甚至有媚上的嫌疑,給這樣一個謹慎到委屈的國之功臣扣上等同于謀反的帽子簡直是在討好陳皇后名聲。而如果衛(wèi)青真的意圖不軌,受到威脅最大的正是阿嬌,而阿嬌之后的言行,直到成為太后,她都是對衛(wèi)青十分的尊重,甚至還對漢宣帝劉匡提到,不要因為政治斗爭而影響這些國之功臣的身后名。想想她對陷害紀稹的陳章、公孫賀、衛(wèi)伉等人的報復,真不敢相信她會對衛(wèi)青如此仁慈。而支持衛(wèi)青威脅說的一派人自有主張,他們最大的證據就是一個時間——阿嬌之子劉匡的生日。

  《漢書•昭帝紀上》云:“元狩元年冬十月,武帝遇刺甘泉宮,后招緹縈夫人醫(yī),乃知有喜?!薄跋模笳Q一子,是為昭帝,寵溺非?!薄?p>  那就是,正在甘泉烽警的時候,37歲的陳嬌,懷孕了!

  37歲的高齡婦女懷孕了,還是一個沒有兒子的古代女子,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是這樣的喜事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就是一件災難!如果衛(wèi)青對阿嬌來說一直不過是情敵的弟弟,甚至是敵對勢力的主力的話,在劉徹遇刺的情況下,溫文爾雅的衛(wèi)青就是阿嬌催命的劊子手!

  因為對衛(wèi)青來說,劉徹是他忠于的對象,但是,他的利益,在衛(wèi)家。

  簡單想想就可以猜到,如果如花啼所書,漢武帝遇刺的話,阿嬌如果恰恰此時懷孕,她不光打破了一直以來的均勢,而且這時的阿嬌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實力,她的存在對衛(wèi)家的威脅就更大。失去劉徹的保護,面對衛(wèi)青,就如同待宰的羔羊。即使衛(wèi)青忠心而敦厚,不想殺死陳嬌,但是如果阿嬌懷孕了,她就不能不為自己的安全考慮。防人之心不可無,那衛(wèi)青對阿嬌來說,就是敵人,是必須防范的對象。

  跳出兩派的觀點,我們會發(fā)現,不論衛(wèi)青是不是想要威脅到劉徹和陳嬌的生命,劉徹都有充足的理由懷疑這位他一手提拔的將領。因為,兵權。

  我們知道,漢代的制度規(guī)定,虎符一分為二,一塊在皇帝手上,一塊在將軍手上,皇帝發(fā)出命令的時候,將自己的虎符連同命令發(fā)給將軍,兩塊虎符符合,才可發(fā)兵。沒有虎符,調動軍隊,那是濫用權力,甚至,就是謀反。而衛(wèi)青率領800期門前來救駕,那是誰的命令?

  衛(wèi)子夫!

  《外戚傳——衛(wèi)子夫》中記載著一段是這樣說,淮南王謀反,伍被因為得罪淮南王太子,害怕報復,就逃到長安告密,被張湯和李??垩?。同時,淮南王王孫劉建仇恨淮南王太子跋扈(這個太子真是得罪人太多了),前來長安告密,前往平陽公主府,平陽公主的兒媳衛(wèi)長公主入宮告訴了衛(wèi)子夫。

  衛(wèi)子夫以皇上遇困為由,詔令群臣,商議決定讓衛(wèi)青率領唯一在京城的800期門軍前去探問情況。這就是衛(wèi)青一行的由來。這在當時是既合理又合法的決定。

  可是在劉徹看來,衛(wèi)青的行為正當么?

  不,從開始到結果都是否定的。

  第一、衛(wèi)子夫詔令群臣。皇上如果有難,留守京城的皇后詔令群臣探討對策這是當然的,但是對劉徹來說,衛(wèi)子夫來做這件事,就是有問題了。劉徹廢阿嬌,立衛(wèi)子夫,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衛(wèi)子夫性格溫婉,“侍帝甚謹”,僅從這幾個字,我們感到,劉徹是將紅樓夢中襲人那樣的高級侍女推上后位。他需要的是這個女人百分之百的順從,他不需要這個女人的思想和喜怒哀樂,他需要的是似水的溫柔和體貼,而思想這種東西,他好像只從阿嬌身上探尋過。對衛(wèi)子夫,他也許只是看到她的溫柔和順,也許他也看到衛(wèi)子夫身上的堅韌隱忍,但是他或是漠視,或是,他自信可以掌握。但是,在這次事件,衛(wèi)子夫的果斷,使他感到威脅。因為,衛(wèi)子夫果斷做出的,是一個不恰當的決定。甚至,是一種怨毒。

  第二、衛(wèi)青救駕。為什么在劉徹看來,衛(wèi)子夫以皇后的名義令衛(wèi)青帶兵救駕很不恰當,甚至是一種威脅呢?因為,衛(wèi)青正是衛(wèi)子夫的弟弟,是衛(wèi)子夫絕對親信,是衛(wèi)家利益的受益者。所有人都知道,作為女人,權力的頂峰不是皇后,而是太后!尤其作為劉徹的皇后,那實在是沒有什么舒暢可言的。劉徹,更加知道。衛(wèi)子夫坐在皇后的位子上這么多年,受過寵愛,但是卻沒有得到什么真愛,尤其是阿嬌回宮后,衛(wèi)子夫感情上受到的冷淡是公認的事實了,要說她沒有對阿嬌的嫉恨,沒有對劉徹的怨恨,誰信???反正劉徹是不會信的。這個時候,劉徹受到危險,不是像往常一樣雄踞于皇宮俯視天下,他自己會有更多的衡量,而衛(wèi)子夫派來查看情況的卻是在這個特殊情況不是那么讓人信任的衛(wèi)青,劉徹心里如何不會有所猜忌?

  第三、衛(wèi)青在率領800期門軍前來救駕的時候,沒有穿軍服。期門軍,是劉徹最為依賴最為器重的一部,地位有些類似于宋朝御林軍中的拱圣軍。衛(wèi)青帶這一部軍隊前來救駕在劉徹看來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為什么前來救駕,或是前來探視皇帝安危這樣光明正大的事,正規(guī)的軍隊卻沒有穿軍服?有什么目的嗎?作為當事人的劉徹,是很可能這樣想的。何況,根據史書記載,期門軍確實與當時守衛(wèi)甘泉宮的侍衛(wèi)們好一場酣斗,而后來跟隨霍去病屢立戰(zhàn)功的趙破奴正是當時侍衛(wèi)的指揮(筆者:建立在本書情節(jié),即使劉徹當事按下消息,不對衛(wèi)青的行為定性,但是經歷此次事件的很多人都活著,劉徹可能下禁口令,但是期門軍和宮衛(wèi)中明眼人想必不少,沒有人說出來而已??墒切l(wèi)太子謀反的話,衛(wèi)家一倒,再加上紀稹被謀害的真相大白,沒準當時的人會如何看待衛(wèi)家,其實在當時,衛(wèi)家軍功起家,但是“衛(wèi)子夫霸天下”的歌謠中,沒有提到衛(wèi)家的男人是如何的浴血殺敵,卻將衛(wèi)家的富貴拴在女人的裙帶上,想來當時的人其實是對一步登天的衛(wèi)家羨慕而不忿的。一個人如果口碑不錯,各種好的名聲往往接踵而來,如果不好,也不會有誰會實事求是的說他好。人情如此,世事如此。衛(wèi)家如果倒了,想必劉徹是不會在意一些人將心中公開的秘密說出來的。即使司馬遷大人不會寫的直白,在順帶記述趙破奴經歷的部分提上一筆,什么也都明了了,不是么?而且事實流傳,不會只有一種說法,流言也好,謠傳也罷,文人造謠也可以,《史記》和《漢書》對衛(wèi)青的評價就有微妙的不同。本書情節(jié)中,衛(wèi)青實在是很難得到無污點的聲名的。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陳阿嬌被廢,家族失勢,無人后繼,所以成為妒后的象征??墒侨绻麣v史像那那筆下那樣發(fā)展,衛(wèi)子夫難道不就是小三的代言嗎?如此而已)

  劉徹此次危機是有驚無險,待安頓好前來救駕的各路兵馬后,于新年之后回到長安,這次回宮,想來劉徹會帶上一份欣喜,因為陳嬌,他的結發(fā)妻子,竟以37歲的年齡,再次懷孕了。

  十二、兩宮并立(五)

  我們說紀稹是阿嬌勝出所依靠的第一個人,那么第二個人是誰?

  陳嬌回到皇宮,重新得到的帝王的心,專寵昭陽天下咸知。按理說,這個時候一向專橫跋扈的大長公主劉嫖的氣焰又應該囂張才對,但是令人意外的事,館陶公主卻行事低調了起來。面對前來尋求聯盟的勛舊和宗室,一向活躍的她卻閉門謝客,謹言慎行。由此,一向以她馬首是瞻的世家們轉向投靠了衛(wèi)子夫,衛(wèi)家的實力一下子就壯大了,不光石萬君這樣的純臣首先提出了立嫡長,之后也有一大批朝臣和世家來支持衛(wèi)太子。自漢朝以來,還沒有一個太子的地位如他一般的穩(wěn)固?;屎鬄槟?,大將軍為舅,又有一大批的朝臣拱衛(wèi),衛(wèi)太子說的上眾望所歸、無可動搖。面對這樣的太子,昭陽殿中的阿嬌母女實在是顯得可憐。廣玉公主劉葭回憶童年時說,自己得到的父愛是最多的,其他皇子皇女一年見不了父皇幾面,她卻是劉徹抱著長大的。但是小時候她一見到衛(wèi)太子就要躲開,因為衛(wèi)太子老嚇唬她。可以看出,即使在阿嬌無子的時候,衛(wèi)家衛(wèi)子夫也沒有對阿嬌顯示某種大度(當然阿嬌也不曾對衛(wèi)子夫大度過),那么已將阿嬌母女放在心尖的劉徹怎么不會有所看法呢?要知道這個時候,阿嬌可以說已經沒有未來了,而她在朝堂上唯一的依靠紀稹畢竟還太小??!

  阿嬌是沒有像戚姬那樣對著劉徹啼哭撒嬌了,直到這個時候她還是很驕傲的。根據《西京雜記》記載,阿嬌回到未央宮后,其實是在營造一種很不錯的生活的。

  首先昭陽殿是以壯麗華美著稱的,劉徹顯然依然是繼續(xù)著金屋藏嬌的行為藝術。但是阿嬌入住昭陽后,漸漸的削減了繁復的裝飾,反而加大了昭陽殿的藏書。在她的營造下,昭陽殿的書房是后宮中最愜意舒適的,劉徹和阿嬌一雙子女都非常喜歡。平時劉徹阿嬌夫妻便是夫妻雙雙在書房,你批奏折我作圖。劉徹固然軍國大事一大堆,陳嬌自己也負責墨門的許多工作。閑暇的時候,阿嬌會焚香彈箏,聊以自娛,或是與劉徹品茶下棋。

  八卦是什么時候都有的,尤其像劉徹阿嬌這樣的歷史名人,是被人大書特書的?!段骶╇s記》就記載了很多這樣的名人八卦,我們可以從《雜記》中知道什么呢?首先回宮后的阿嬌烹飪手段了得,稱得上女易牙。她首先想出了油烹的方法,于是煎炒烹炸等等佳肴搬上了劉徹的飯桌。她改進了谷物脫粒的技術,于是大眾的主食不那么粗糙,劉徹的牙齒更是得到了很好的保護,70歲了還有一口比較完整的好牙(筆者,漢朝的時候脫粒技術不好,所以人們的牙齒損傷很大,作為現代人,陳嬌一定不會喜歡那樣的食物的,所以一有條件她一定會改進的)。阿嬌還是茶道高手,首先發(fā)明了炒茶的方法,還喜歡制各類花茶,此后清茶立刻成為了中國茶的主流。還有,陳皇后的圍棋下的非常糟糕,與劉徹或是紀稹下棋屢戰(zhàn)屢敗從無勝記,后來發(fā)明了紙牌戲想挽回敗局,竟然也沒有贏過劉徹,很是沮喪無比。阿嬌回宮后白衣素服,不飾艷妝,青絲及膝,綰為宮鬟,但是甚少加妝飾(好看是一回事,但是成天頂著一頭金子,想來影響健康),劉徹送來珠寶,阿嬌也只是收藏起來。阿嬌回宮后掌控墨門,劉徹有時就國事詢問阿嬌的看法,阿嬌就事論事,無怨諂之言。不問即不言。平時弄女為樂,喜講故事,每每新奇,為后宮傳誦,人稱《昭陽夜談》。陳嬌回宮之后,不與其他妃嬪交往,昭陽殿中從無其他妃嬪足跡。阿嬌孤高,不怒自威,但仁愛,每有宮女內侍生病,好言慰之,看顧醫(yī)藥,昭陽殿人人敬愛。

  根據這些八卦,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阿嬌已經營造了一份溫馨的生活,也許這安寧的生活只限于昭陽殿內,但是阿嬌努力使自己生活的好一些,使自己的女兒生活的好一些。她做到了,而這努力也是她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劉徹的習慣。

  我們說后宮女子全倚仗帝王一人而已,雷霆雨露俱為天恩,要想得到榮華富貴,就要用自己的美貌溫柔來換取?;实塾袥]有愛情,有,但是他可以選擇的太多,所以往往沒有珍愛,只是一時歡愉。劉徹是個坐擁三千佳麗的帝王,也經歷過百媚千紅,要想得到他長久的寵愛甚至是真情是不易的。阿嬌被廢之前得到過六年的專寵,衛(wèi)子夫也曾得到過幾年的專寵,但是隨后都沒有留住。漢武帝天生多情,流連于花叢,天下女子有太多的魅力太多的柔情。也許因為愛情,也許因為內疚,也許,因為政治,他接回了休棄的阿嬌,再現了少年夫妻的恩愛,但是,誰知道這恩愛能有多久呢?阿嬌經歷過風雨,她不會全然的信任了。所以她很淡然。

  阿嬌在盡力營造溫馨的氛圍,讓自己活得好一些,讓女兒活得好一些。但是這種生活環(huán)境自然也使劉徹受益。想一想,作皇帝也是很累的,尤其是漢武帝那幾年,和外戚斗、和諸侯斗、和匈奴斗、還有雜七雜八的事,劉徹一天也夠煩心的?;氐胶髮m,他自然希望能夠放松,得到安慰。這種安寧他在衛(wèi)子夫身上得到過,衛(wèi)子夫溫婉柔順,是一個甜美的小女人,就如開滿鮮花的蔓藤攀附于他這棵大樹,全然的倚賴信服,可以使他的男人自尊心得到百分百的滿足。所以劉徹喜歡過她。他也在其他女人身上得到過,還夾雜了不同的嫵媚或風liu。但是,這種溫馨安寧的家的味道,他最初是在阿嬌身上得到的(后來失去的),現在,這種味道又回來了,興許就會使浪子回頭,何況這種家的味道更加雋永呢?

  我們再看一下阿嬌回宮后的表現是怎樣使劉徹越發(fā)迷戀吧!

  首先,阿嬌愛書好學,這就不斷充實自己,提高修養(yǎng)見識,與劉徹越發(fā)有共同語言,是為知己。建書房,在后宮旖ni中增添一份書香。皇宮中自有藏書閣,皇帝也有辦公的地方,但是哪個地方有昭陽殿書房這樣溫馨舒適?香茶、美饌,更有紅袖添香,妙在這個氛圍阿。千古以來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不過如此,劉徹兩千年前就得到了,他怎不會長駐昭陽呢?

  其次,美食。不要看輕這一點,食色,性也。美食宮廷自然常有,重要的是作的人是誰。妻子愛人親手做的是不一樣地。陳嬌即使不是每每親手調素羹,為劉徹的飲食花費如此心思也足使他動容了。

  再次,不與后宮來往,只以撫育幼女為樂。撫養(yǎng)教育廣玉公主,自然是阿嬌母愛自然展露,毫無做作,但是看在劉徹眼里,卻會使他增添幾分內疚憐愛——因為阿嬌中年始得一女。不與后宮來往,雖是阿嬌性格使然,但是卻也使劉徹放下疑慮,因為不與嬪妃來往就是不弄權結派,無意制造事端。

  而阿嬌喜歡講故事,卻不會下棋,看在別人眼里又可以做很多解釋。喜歡講故事,必須見聞廣博,擅思,另一個解釋就是有想象力,不枯燥。下棋,需要會籌謀,有耐性,光是聰明沒有用的,但是阿嬌下的不好。阿嬌當然聰明,經過磨礪,她也有了耐心,也會籌劃。但是為何下不贏?應該說,或是她性格中有一些不喜歡算計的成分,有一點天真??丛趧匮劾?,就是阿嬌這個女人很聰明,但是很直,對自己沒有什么威脅。

  最后一點,但是決不是無足輕重的一點——阿嬌白衣素服,不飾艷妝。

  我們常說,“要想俏,一身孝”,又說女人不濃妝艷抹便是清水出芙蓉。但是在古代這樣的裝扮是有特殊的意味的。古代,染織技術相對不發(fā)達,一匹顏色鮮艷的織物是不容易得到的。所以我們讀古詩時,美女往往是一襲紅裙什么的。而在古代,衣著的等級制度也很嚴格,什么樣的人穿什么樣的衣服,什么質地,什么色彩,都規(guī)定的十分詳細。漢武帝也是等級制度的堅定擁護者。后宮,什么品級的女子穿什么樣的衣服,可是陳嬌算哪一個品級?漢武帝說是一切悉如皇后,但是阿嬌的后印已經交上去了,就沒有穿皇后冠服的資格,其他的服飾讓阿嬌穿的話,不是逼阿嬌死嗎?于是阿嬌回宮之后,服飾一直由自己的母親供給,穿的是未出閣的舊時衣裳,或是白衣等顏色淺淡的衣服,不化妝,不佩戴華麗的首飾,就這樣生活在昭陽殿。一方面,阿嬌天生麗質,駐顏有術,真的應了以上兩句諺語,清麗脫俗。一方面,阿嬌如此正是在表明自己的身份——廢后,無品無級,僥幸受寵而已,這些看在劉徹眼里,自然會生出愧疚疼惜,看在他人眼里,也會生出幾分同情吧。

  劉徹突然接廢后回宮,自然是有他的道理。但是這份感情要不要繼續(xù),要如何繼續(xù),就要兩個人共同經營。阿嬌有意無意的經營了新的生活,留住了劉徹的心。這種一時的寵愛變?yōu)榱肆晳T,變?yōu)榱藙厣畈豢煞指畹囊徊糠?。于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天平微微改變了方向,阿嬌有了更多的時間改變自己的命運,等候機會的降臨——

  第二個人!

  十三、兩宮并立(六)

  我們提到過,阿嬌再起昭陽時,朝臣王公們曾經再次聚集到大長公主府,但是劉嫖卻一反常態(tài)的閉門謝客,潔身自好,沒有為自己、女兒、和未出生的外孫做一點打算,生生的將一大票政治支持者冷落到衛(wèi)子夫一派去了。及后的數年,陳嬌專寵后宮,引起后宮內外的嫉恨,而紀縝還是孩童,但是陳嬌一派卻鎮(zhèn)定自若,從容面對,倒是顯得有些有恃無恐??墒鞘聦嵣?,阿嬌可以倚仗的只有劉徹一人而已——真的嗎?

  當然不,這個謎底到元朔六年終于被揭開了,阿嬌手下竟然還有一張王牌,李希!

  大司農李希!

  李希,彭城人。商賈世家,元光6年,資選入官,得漢武帝青目,魚躍龍門,步步高升,到了元光五年,已經代理丞相公孫弘,總理全國政務了。正是在這一年,從來精干沉默的李希竟然做了一件大事,從此,走上了朝堂的浪尖。

  《史記,張湯李希傳》記載,淮南王謀反,伍被因為得罪淮南王太子,害怕報復,就逃到長安告密,被張湯和李??垩?。對陳衛(wèi)之爭一向中立而沉默兩個重臣竟然有這樣大的膽子,按下了劉徹遇刺的消息,他們能有什么意圖?他們?yōu)榱耸裁??難道是完全忠于劉徹嗎?而李希辦了一件更大的事,將北軍精銳全部調給紀縝,讓他去平淮南王叛亂,至此,京城留下的兵士只有期門軍,最最忠于劉徹本人的期門!

  這些都是巧合嗎?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但是我們卻往往相信另一個說法,李希是有圖謀的,他有理由安排一切隱瞞劉徹景況給長安的衛(wèi)家一派知道。因為,本次“甘泉烽警”剛剛結束,他的夫人張氏,就被宣入宮陪伴懷孕的陳嬌。這位張夫人,阿嬌呼之阿姐,廣玉公主喚張氏為“阿姨”?!段骶╇s記》記載,“李希妻張氏,名萃,風liu蘊籍,秀外慧中,文君閨中密友,陳后嬌呼之阿姐,素愛之”。明白了吧,陳嬌和李希的妻子張萃有交情,互稱姐妹的!真不知道阿嬌是什么時候與張萃夫人搭上聯系的,一個臣婦,祖籍蜀地,元光年間才搬到長安,一個京城貴女,早早的嫁入皇宮。但是種種蛛絲馬跡顯示她們的友誼起源很早,絕對是再阿嬌再次懷孕之前,人們沒有察覺而已。但是就是這層關系,就能影響人的政治傾向,使一個有政治抱負的大臣在一場必須站隊的博弈中作出選擇。李希選擇隱瞞消息,暗中作出有利于陳嬌的決定很難說沒有妻子的影響。但是這不僅僅是因為阿嬌和張萃的交情好。

  而是因為這層關系如果被衛(wèi)氏一派的人知道,李希一向中立的政治立場就難以維持,他以前一向只忠于劉徹一人不參與后宮爭奪的立場就保不住了,如果衛(wèi)太子即位之后,這層關被人抖出來,李??梢詾樽约簻蕚浜笫铝?。

  所以,李希在一個特殊的時刻,果斷堅決站在有利于陳嬌或者說有利于劉徹的一側,有意無意的作出選擇,使得脫險的劉徹認同他的舉措,劉徹在心中未必不會想到如果衛(wèi)青救駕率領的是最忠于自己的百戰(zhàn)之師北軍,誰知在哪種混亂的局勢下會有怎樣的結果。這是不可想象的。

  至此,陳嬌手下王牌都被翻上了桌面,朝堂局勢一變!

  大長公主館陶vs長公主劉婧

  月關vs太子劉據

  李希vs衛(wèi)青

  紀縝vs霍去病

  墨門vs勛貴

  1:1

  后面更加精彩!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