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梅藩古道
陶姜搖了搖頭,此事并不怪齊倉。
王三這人本就不是什么忠義之士,誰給的錢多誰便是他的爹娘。
前些日子陶姜用了些小把戲唬住了王三,她明白這并不是什么長久之計。只要顧氏找到王三解開其中原委,再許些銀子給這酒肉之徒,王三立馬會倒戈到顧氏那一邊。
這樣的話……自己的敵人便又多了一個。
陶姜眉心微蹙,心頭稍稍有些煩亂--
如今自己人手欠缺,身邊沒有幾個得用的人。
她本想先一心坐穩(wěn)陶家的產(chǎn)業(yè),讓顧氏再無插手之機。但如今若是王三再橫插一腳進來,勢必會將自己所有的計劃打亂。
更何況這王三是個亡命之徒,若自己真將他惹急了,也不知他會做出什么事情來……
齊倉見陶姜面色沉重,只當(dāng)她是怕了王三那潑皮無賴,趕緊出言慰藉道:
“最近大小姐就別出去了。若是真有什么急事,就叫上我一起,想來那王三也不敢在青天白日下做出什么事情來!”
陶姜也在心中暗暗給自己鼓勁--
任何阻擋自己增長氣運分值的行徑,必將被歷史的車輪碾碎!
“還有一事……”齊倉本已轉(zhuǎn)了身準(zhǔn)備退下,卻又重新轉(zhuǎn)了回來:
“此事與陶家沒什么關(guān)系,大小姐聽聽就當(dāng)是個樂子?!?p> “前些日子城北米家往南陵運了一批米糧……”
“米家?”陶姜皺了皺眉:“祥溪往南陵的商道不是從去年開始便不通了嗎?”
祥溪至南陵的商道名叫梅藩古道,是大岐最重要的商道之一。
梅藩古道寬約6尺,兩岸山崖樹木蔥蘢,四處懸壁層巒疊嶂。
大岐立國之初,為了鼓勵與東夷國的貿(mào)易,特派人在這條商道上鋪上鵝卵石,便于行商。
而古道最大的得益者,便是整個位于安波府中心的祥溪縣行商們。
只是前兩年駐扎大岐東南角的守備因著軍餉問題舉兵叛亂,中央派軍只用了數(shù)十日就將叛軍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
叛軍退到梅藩古道后便以山為障,藏身在絕壁奇峰之中。
如此一來,中央軍反而進不可攻,退不可守,生生被拖長了陣線。
又耗了一段時間,中央軍進進退退不免身心疲乏,朝廷中便有人向皇上進言莫追窮寇,剩下的這么一星半點叛軍便讓他們自生自滅吧。
再加上戶部將軍餉的奏折往皇上面前這么一放,龍椅上的那位龍須大驚,想了想不算厚實的國庫,趕緊將中央軍召了回來。
藏匿在梅藩古道中的叛軍們這才松了口氣。
但很快現(xiàn)實問題來了--他們除了躲在這古道里生存,別的地方哪里都去不了。
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占地為王自封“梅藩軍”,專宰來往于梅藩古道的行商們。
這便苦了祥溪縣的一眾商販們--若要從古道走,便要定期給梅藩軍們上貢。
一開始商販們也自認(rèn)倒霉,乖乖交了銀錢,只為商路平安順暢。
誰知這梅藩軍竟是頭喂不熟的狼,胃口一日比一日大,直到去年年底最新的規(guī)定,便是要從梅藩古道走,便要上繳貨品價值的兩成利作為“買路錢”。
如此昂貴的買路錢,誰人能付得起?
于是在和財堂前任堂主繆一清的領(lǐng)導(dǎo)下,祥溪四大家族首先聯(lián)合起來,拒繳買路費,暫時擱置前往南陵的所有生意!
就這么餓著這頭狼,耗著梅藩軍,坐吃山空的他們遲早會先將買路錢降下來!
誰知,沒等梅藩軍們示弱,米家先按捺不住了。
“米家交了買路錢?”陶姜若有所思--
繆一清做總商時德高望重,米家自然會賣他幾分面子。
如今上位的是陶姜,年紀(jì)輕輕,到了米糧盛面前身高還不及他的胸口,自然他們也沒把陶姜放在眼里。
就比如這私下走梅藩古道往南陵運米糧之事,就將忙于整理內(nèi)務(wù)的陶姜瞞了個結(jié)結(jié)實實。
齊倉見陶姜來了興趣,又屋內(nèi)走了走,靠在火爐旁浸了一身的暖意:
“米家沒交這筆錢,這才出了事兒?!?p> 這就對了。
按照陶姜對米家摳門秉性的了解,他們寧愿冒著被劫的風(fēng)險,也不愿意出如此高昂的買路費。
自去年年底停了對南陵的商貿(mào)后,整個東夷國的米糧大缺,價格瘋漲,一斗米竟然能換十頭牛、二十匹馬!
米糧盛實在抵擋不了如此利潤豐厚的誘惑,咬了咬后槽牙,勸說著老爹一起親自將百余車米糧押送到南陵。
“只是這糧隊的車尾還沒進古道呢,車頭已經(jīng)被梅藩軍給劫了,而坐在前面幾兩馬車上的米家父子被梅藩軍逮了個正著!”
陶姜不由搖了搖頭--這米家真是又蠢又摳。
米家行商之前肯定也找過鏢局,只是安波府的鏢局以白虎鏢局為首,而祥溪四大家族也早早與白虎鏢局簽下契約--
在梅藩軍主動示弱之前,白虎鏢局不接走梅藩古道的鏢!
但重利在前,米家父子倆腦子里只剩下沉甸甸的銀子,于是壯著膽子咬著后槽牙便自行上路了。
陶姜呷了一口面前的濃茶,苦澀醇香自舌間溢了出來:
“你說說看,米家父子是怎么被救出來的?!?p> 齊倉看向陶姜的眼神里不由又多了份敬重。
他并沒有多言,但大小姐卻知道米家父子已經(jīng)脫了囫圇之境。
只是這脫身的過程曲折了些,準(zhǔn)確的說,是費錢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