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多日,四個人到了離成都城,尚有很遠距離的二十里鋪村子。
這里是花紅柳綠,四季如春。青山多驕,紫水含情。
人們勤勞而富裕,人丁興旺。小生意興起,很多年輕人開始發(fā)達。
街道上人聲鼎沸熱鬧喧囂。一問,正趕上當地人們祭祖的一個節(jié)日。
王小兒心里覺得,祭祖時不是該莊嚴肅穆、哭哭啼啼的場面嗎?
現(xiàn)在居然看到的是當地人,就像過大年才辦的社火一樣,熱熱鬧鬧。
竹笙喇叭嗚嗚呀呀,皮鼓銅鑼咚咚嗆嗆。
人們搖旱船舞獅子。一路上紅男綠女熱火朝天。
熱鬧看完,幾個人都想留下不走了??蜅s找不到,不知道該怎么辦呢。
看看天色快黑了,劉利光說馬上出發(fā)還來得及,龍三姐卻不想再騎行。
她只想在這青山綠水之間,享受那層層梯田內,香甜的油菜花兒的味道。
劉利光無奈,只好再去找找看,問問當地的人。
有個老婆婆背著草藥簍過來,看到站在街邊牽馬猶豫的幾人,風姿綽約。
尤其是龍三姐那青春不羈神采飛揚的少女形象,讓她直著眼睛都看呆了。
龍三姐現(xiàn)在一身月白的緊身騎馬勁裝,身披大紅色粉里兒的薄絹披風。
腦后高高地扎著獨角馬尾,馬尾根部有一串兒彩色珊瑚飾品襯托著。
黑亮濃密的長發(fā)松散地搭在披風上。
她腳上蹬一雙烏黑騎馬靴,身體轉動之間,發(fā)絲披風都飄逸出獨特的神姿。
把頎長凸凹有致的身材,巧妙彰顯出來。好一幅英姿颯爽的美少女圖畫。
老婆婆忍不住上前問龍三姐道:“妹兒,你們剛來這里噻?”
三姐見是個老婆婆,就點頭道:
“我們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客?!,F(xiàn)在還不知住在哪兒好?!?p> 老婆婆笑道:“這村子沒得客棧。只有吃飯哩地方能臨時住人。你去問哈兒。”
剛好劉利光回來,對圣僧師傅說:“師傅,這里沒客棧。飯店伙計倒是說,
可以給個房間,也只能住下兩個人。要想都住下,還要再找間飯店?!?p> 老婆婆見到劉利光,就好奇地問:“你是他們老孩兒?”
劉利光剛搖了搖頭,又趕緊點了點頭。怕師傅誤會,隨笑道:
“師傅,看來還是我年齡顯老些,就假裝當一下大家的老孩兒吧?!?p> 他轉過頭對老婆婆道:
“老人家,你屋頭能住下我們嗎?要是住得,我給你一兩銀子。”
老婆婆道:“我屋頭寬大住得下。我不要你銀子,讓妹兒陪我住就好噻?!?p> 跟著老婆婆,幾個人牽著高頭大馬,來到她家。
老婆婆家是座兩層的木樓房,全部都是用木頭搭建的。
圓木架起整座框架,木板在框架上圍出來許多房間。
房頂用當地山上開采的層層石片兒做瓦。木頭表面都刷了層深色油漆。
因時間久遠,油漆已經剝離木頭表面,形成斑斑痕跡。
王小兒在廚房給大家做飯菜??吹嚼掀牌艔耐饷姹Я艘淮蟊У那喟撞恕?p> 轉頭又去屋后拿出一塊平時都舍不得吃的、熏得黑呼呼的臘肉進來。
兩個人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著。老婆婆家里那個當家的,是去年走的。
老婆婆家的兒女都長大了。女兒前年嫁到了成都城內。
兩個兒子也都在村子里另蓋新房,娶妻生子。
大兒子生了兩個孫子有八九歲,有個孫女也都六七歲了。用不到自己。
小兒子結婚才三年多,生了個孫女兒快滿兩歲了。
王小兒問她,怎么沒和兒子們一起???這寬大房間,一個人住著害不害怕?
老婆婆低頭不語,眼里的淚水滴落在衣襟上。
眾人端著碗,看著碗里的雜米飯,還有一大盆的煮青菜煮臘肉。
王小兒三姐吃不了干辣椒碎做的鹽蘸水,兩個人另外整小半碗鹽水蘸菜吃。
第二天天剛亮,老婆婆家的木門就被捶的咣咣響。
門外有尖細女聲響起來:“老孩兒,我把娃兒放你屋頭。下午再接起走。”
一個奶聲奶氣的孩子叫到:“婆,婆?!?p> 老婆婆急忙開門接孩子到屋里面。王小兒幾個人告辭,牽馬而去。
小孩子從桌子上,拿起一小塊兒白色東西給奶奶看:“婆,看這個?!?p> 老婆婆看到,急忙拿過來追出大門,早已看不到人影。
回來自言自語地道:“都說不要錢地噻,硬是鼓搗留下?”
隨手把銀兩塞在內衣襟里。
從村子到成都的路程大概有二十多里地,眾人一個多時辰就到了。
遠看城門周邊,四野都飄拂著一派粉紅雪白的浪漫山巒景色。
一樹樹桃花兒梨花兒,開得正是濃烈熱鬧的時候。
劉利光到了這里比較熟絡,帶著大家在城內慢慢轉悠著玩兒。
然后找了一家比較大的客棧,名字叫:“芙蓉樓”。
芙蓉樓占地面積大,前面是兩層樓的大飯店。后面是商旅行人們住的宅院。
有個兩層樓二十多間小房的專供獨行客住的小樓,價格最便宜。
有比較便宜的兩間三間房的小院落,供講究的客人使用。
稍大些的都獨門獨院兒包含正房廂房,價格也適中。
還有兩套價格最貴的套院兒,是能住十多二十幾個人的。
方便那些護御隨從多的官宦富貴人家使用。
他們定了個三間房的小院落。里面竟還安排有負責喂馬打掃屋子院子的人。
幾人來到前面吃飯的芙蓉樓二樓,選了個窗邊的桌子坐下來。
劉利光點了幾樣當地有名氣的炒菜上來,邊吃邊看街上的風景。
他吐沫星四濺地神侃,以前來此地很多回。曾經醫(yī)館都開了又關的五六次。
后來覺得開醫(yī)館有些拌住手腳,就又開了個“尋醫(yī)廬”。
是專門負責教授年輕人,學習醫(yī)術給人治病的地方。
王小兒好奇地道:“你這個創(chuàng)辦人都在外面四處溜達,誰當先生???”
劉利光呵呵笑了起來:“有我含辛茹苦這么多年培養(yǎng)的人才。
夠格兒當先生的人,那不是太多太多了?”
原來,劉利光在九州各個州府,凡是人煙密集的地方,都辦了“尋醫(yī)廬”。
指定他最得意的當地弟子負責,當先生教授后來者學醫(yī)治病。
那些畢業(yè)了可以獨立給人看病的學生,愿意自主獨立的,就自己開醫(yī)館。
不愿開醫(yī)館者,都在他那個“精廬醫(yī)館”內,當大夫坐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