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五日,萬眾矚目的龍瀛劍賞劍大會之期,終于到來。
天邊剛剛泛起魚肚白,清晨的寒露猶如晶瑩剔透的珍珠,點綴在紅花綠葉之上。秋意正濃、寒風不止。然清秋的晨霜冷風,卻絲毫未能阻止“紫云御莊”內各番王幫派翹首以盼的心。莊內之人早早起身,此時已有大半人馬趕到了“大王山”腳下。
山下聚集了近三千人,人頭攢動、吵吵嚷嚷。然唐王府此前已言明在先:準予上山觀劍之人,每個門派或勢力,最多不能超過五人,且入山需卸下兵器。唐王府在眾番王諸侯之間,屬于實力較強的一方,而一般的武林門派,也難以與龐大的軍隊為敵。且唐王府在自己的領域地盤內,自是占盡地利人和,而作為大會的籌辦方,手握“龍瀛”,自然有決定與會之人去留的權利。是以在李唐的“明令禁止”下,即便所有人都心有不憤,卻也不得不將自己的部眾門徒留在山下。
李靖父子親守要道口,認真地盤查著上山之人的身份、人數(shù),并卸繳來人之刀劍槍戟。當郭旭揚遞上黃伊榕的薦書之后,李德謇的眉頭皺到了一處。
“你到底是誰?和我榕妹妹是什么關系?”李德謇感覺胸中有一團熊熊燃燒的妒火。他早在三天前就注意到了相伴在黃伊榕身側的這個男人。黃伊榕對此人諸多關照與回護,甚至連這個男人居住的樓閣,都下令不允許他人打擾。
郭旭揚暗自調整了一下呼吸,“你的……榕妹妹?”他瞧向眼前的男子。只見那人衣著光鮮潔凈,相貌清秀俊雅。他瞥了一眼那人腰間的長劍,他能感覺得到對方的武功應當不俗。
郭旭揚面無表情地道:“在下楊靖文。我與黃姑娘是何關系,閣下似乎無權過問吧?”此時他連向對方抱一抱拳都懶得去做。
“你……”李德謇對郭旭揚怒目而視,他下意識地摸向了利劍的劍柄。
“謇兒,不得無禮!”李靖趕忙將李德謇攔下,對郭旭揚抱拳躬身,歉聲說道:“犬子多有冒犯,還望楊公子寬宥!”
郭旭揚赧然地回了一禮,“李公言重了!在下狂言,望兩位海涵。”他素來待人溫和,今次對一個陌生人這般冷言冷語,與他平日的言行多有相悖。雖說李德謇的言語令他不快,然他也意識到自己有失禮之處。
郭旭揚是黃伊榕親薦之人,李靖父子不可能阻攔。望著郭旭揚登山遠去的背影,李德謇抓握劍柄的手背暴出了青筋。他的心中又是憤怒又是哀怨,“先是姓郭的,后是姓楊的……榕妹妹,我對你掏心掏肺,你卻視而不見;我可以為你去死,你卻對別的男人如此的……唉……”
大王山乃是一座孤峰,山頂像是被天神用巨斧截斷一般,留下一片寬闊而平整的峰面。在這好似神匠辟出的峰頂處,坐北朝南地設有一座高壇。一張巨大無比的繡花紅毯將高壇罩了個嚴實。這座高壇可納數(shù)百人,但那張鋪展著的地毯卻如無縫之天衣,找不著一絲拼合的痕跡。
高壇上垂下四匹鮮紅色的絨綢布簾,每匹布簾上都書寫著七個金色大字,合起來便是:逆龍?zhí)烀y思量,澤瀛流斷水未央。星移氤氳玄黃現(xiàn),神劍出鞘定蒼茫。
這四句“無名詩”是最近這段時日才在江湖中陸續(xù)流傳開的,源頭已不可考究。詩中暗含“龍瀛劍”極具逆天神幻、定天下大勢之能。此詩一出,使得天下之人對龍瀛劍的狂熱之情更甚從前。布簾和著凜冽的晨風擺動,這首金字題成的“無名詩”在日光下閃耀著金燦燦的光芒。
高壇四方分別支起一面大鼓,皮鼓兩旁擺著四排編鐘,中間是一座需要登九十九級環(huán)形臺階方可到達的琉璃高臺?!熬拧蹦酥磷鹬當?shù)。據(jù)傳數(shù)千年前,夏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以安天下,自此“九”字便多與帝王皇族相關聯(lián)。正所謂九九之態(tài),往復歸一。唐王府此番造九十九級臺階,乃是旨在寓示一統(tǒng)江山、萬民朝圣之意。
各路參會之人以派別勢力為劃分,圍坐在高壇之下,玉石茶幾上擺放著各式精致的茶點。由于場地所限,真正設座的,只是各門各派的首領,或是割據(jù)一方霸主,其他隨行上山之人,便只能立于其后?!白烤龑m”一派,被安排在了最正面的前排,此時蒼夜已然現(xiàn)身,端坐在座位上,而她帶來的四名女弟子,則恭敬地跟在她的身后。
眾人紛紛落座之后,俱都伸長了脖子張望。他們看壇上空空如也,性急點兒的,索性叫喊起來:“唐王,快把龍瀛劍拿出來讓大伙兒瞧瞧!”雖然壇下之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可唐王府處除了派出一些武者維持秩序之外,包括秦王李世民在內的其他重要臣屬,卻是無一人現(xiàn)身。
待到日上三竿之時,一陣悠揚的簫聲響起,之后又傳來一陣擂鼓之聲。隨著這時起彼伏的樂曲,許多相貌出眾的年輕男女飄身飛上高壇,載歌載舞,緩緩地列好陣型。
飛身上壇的共計六十人,男女各半,分六列站開。男子身著勁裝武士服,手持長劍;女子卻是統(tǒng)一的宮女裝束,絲裙飄飄,纖手均捧著一支玉簫。
這一柔一剛的組合和著簫樂鼓音,在高壇上變幻著各種陣型。時而如含苞待放的花朵;時而如層疊涌動的波濤。更有化玉簫為揮舞之利劍;彈劍身和吹奏之長簫。雖說此等舞武兼容、剛柔并濟的演出堪稱驚艷絕倫,然似乎臺下燥動的人叢中,卻并沒有幾人能平心靜氣地好好欣賞。
這一幕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舞蹈過后,李世民才自遠處飛落在高壇之上。此時,那六十名舞者卻退至那座高臺左右。他們看似漫不經(jīng)心地垂手而立,實則卻是以某種陣型各自站好方位。
今日李世民內襯貼身軟甲,外著窄袖勁裝。他如電的雙目將壇下眾人掃視一輪后,朗聲一笑,抱拳說道:“在下乃唐國秦王李世民,今次由本王主持大會。眾位貴賓遠道而來,實乃我大唐國之榮幸!本王代我國皇帝陛下及唐國臣民,歡迎諸位!”
“廢話少說了!快把龍瀛劍拿出來吧!”說話之人是“峰花名樓”的少主葛毅。這猴急的少主方才等候之時,已經(jīng)嚷嚷了很多回了。
李世民面帶微笑,毫不在意葛毅之言,繼續(xù)說道:“我大唐國廣發(fā)英雄帖,邀諸位到此,便是要在這賞劍大會上,與諸君共賞此曠世奇劍之風采?!彼剖菬o意地向“卓君宮”一派瞥了一眼,他與蒼夜的目光一經(jīng)觸碰,立即分開,各自盤算著心中的事情。
李世民邁著沉穩(wěn)的腳步踏上那九十九級臺階,筆直地站立在高臺之上,他調動內力高喝一聲:“請劍!”
只見身著素白色緊身羅裙的黃伊榕,雙手捧著一只錦盒,一步一步地走上高壇,繼而踏上臺階,來到秦王跟前。她俯首躬身呈上錦盒,“秦王殿下,神劍龍瀛在此!”
壇下所有人皆屏住呼吸,瞪大眼睛盯著黃伊榕手中的錦盒。壇上壇下有數(shù)百人之多,卻無一人發(fā)出聲響。想到傳說中的“龍瀛劍”將在下一刻公諸于世,許多人的眼中已暴射出異樣的光芒。
因黃伊榕在江湖上多次露面,故而不少人已認出了她。聯(lián)想到江湖上流傳的“她與郭旭揚關系密切”的言語,一些人對盒中之劍的真實性,又多信了幾分。
李世民神情肅穆,雙手接過。他緩緩地揭開盒蓋,將那柄劍自錦盒中取出。他將寶劍高舉過頭,提氣大喝:“這便是‘得劍即可得天下’的‘龍瀛寶劍’!”
高臺之下,那六十名舞者聞李世民之言后,立馬單膝下跪,反反復復地齊聲高呼:“逆龍?zhí)烀y思量,澤瀛流斷水未央。星移氤氳玄黃現(xiàn),神劍出鞘定蒼茫!”這六十名舞者皆為唐王府內精挑細選的武功高強之人,此刻他們暗含內力的呼聲在山脈間驚動天地,久久不散。
得龍瀛者得天下!這便是天下人覬覦已久、為之瘋狂的龍瀛劍!
――而這柄劍,此時正握在“唐王府”世子的手中。
神劍尚未出鞘。觀劍者只能看到虛幻鏤空的劍格與螺旋圖紋的劍柄。玄鐵所鑄的劍鞘上,鑲嵌著的九粒色澤妖艷的南紅赤玉,與琉璃臺的七彩之色競相斗美,在旭日的映照下,耀得壇下仰頭而望的眾人兩眼生花。
“鏘”的一聲金鳴,秦王李世民在眾人面前拔劍出鞘!
世人終于得一睹這柄絕世神兵的全貌!
整柄劍通體暗紅,隱隱泛著寒光。劍身與劍格鍛造得極為精細,似是一體相合、天賜之作。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兩面劍身刻有游龍之態(tài),讓人不禁猜測“龍瀛劍”的“龍”字,是否便因這兩條如活物般的蒼龍而命名?
壇下頓時亂成一團。
“這真的是龍瀛劍么?”
“俺看挺像的!”
“我相信大唐國!這柄龍瀛劍絕對是真的!”
“這劍透著邪氣,興許他拿把假劍來誆我們也說不定!”
“不會吧!既是賞劍大會,他還拿假劍出來,這有什么意思?”
……
“你如何證明這便是真正的龍瀛劍?”人群中有一人發(fā)問道。此人的說話聲音并不是很大,但奇怪的是:他的話語似乎能穿透人的心肺,竟將其他人的議論之聲都壓了下去。而這問話之人,正是“御劍山莊”的莊主穆劍宗!
李世民目光一寒,此局面早在他們的意料之中。在座之人皆為各方翹楚,武學造詣亦是人中龍鳳,對“劍”的認知和領悟,必定均達到極高的境界。以黃伊榕的師父所提供的不知真假的龍瀛圖樣,能否成功的以假亂真,瞞過眾位“老江湖”的雙眼,對于整個唐王府來說,才是此次賞劍大會的最大難題。
**開大會了、開大會了!咖啡喝了嗎?!筆記本帶了嗎?!保增長促發(fā)展全員動員大會現(xiàn)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