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地出現(xiàn)占領制高地的敵兵,毫無疑問必是那定楊軍!然裴寂卻是想不通,他早已派數(shù)十隊將士,夜以繼日地在“度索原”附近巡視,敵軍的大批軍隊是如何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地攀爬至兩山頂峰,并藏匿身形的?
裴寂仰頭向后掃視,敵軍猛沖之時,喊殺聲同起,且身后濃塵滾滾,氣勢極盛,具體人數(shù)著實看不真切。然而,他很快便發(fā)現(xiàn)了:與浩大的聲勢相悖,敵方射出的箭矢,卻并非鋪天蓋地那般密集及排布有序。
須臾間,裴寂聯(lián)想到己方與敵方交戰(zhàn)后,獲取的敵軍情報:定楊軍中有近百名武功極強的高手。結合流矢的數(shù)量,他粗略判斷,能避開大唐眾巡邏將士的耳目,潛伏至度索原山頂之人,應當是敵軍那數(shù)十名高手!此山山頂似乎僅有四五十人,而那高處掀起的漫天塵土,想必是由于定楊將士的身上捆綁樹枝大葉,他們跑動俯沖時故意營造出“人多勢眾”的假象,以此迷亂唐軍之軍心。
裴寂看不清對面的山頭,但就著露出云層的星月之光,以及隱約聽到的聲響,想必與此山情況相若。
裴寂所領之八千精銳,山底兩側共埋伏七千二百人,因黃伊榕之兵由西北而至,故南面伏兵五千,北面僅留兩千兩百將士。而登至兩山山腰,欲推石木阻截敵軍者,為八百兵,分占兩山。雖說定楊王府來者皆為高手,且占據(jù)制高優(yōu)勢,然唐軍的占山人數(shù),八倍于定楊軍,雙方各有優(yōu)劣利弊。
算一算時間,黃伊榕應該快趕到了。裴寂與黃伊榕同朝為官,他很清楚,這位大唐國定欽使黃小姐雖為女子,然武功高絕且足智多謀。她此時已受重傷,必不敵宋金剛,但她的身旁有“霍山派”掌門司徒遠,更有數(shù)十名武林高手相助。此等陣容,相信足以牽制那如同魔鬼降世般的宋金剛!
因定楊軍眾高手來了一招“黃雀在后”,故而唐軍吃了一個大大的暗虧。然裴寂推測:己方只需堅持一陣,待與黃伊榕兩軍會師,必能按原計策,全殲定楊軍!
裴寂的思緒在電光石火間飛轉,他這許多推斷,也不過只用了數(shù)息時間便已完成。此時此刻,山頂敵軍射出的箭羽,已達后排唐兵的背后。
裴寂當機立斷,右手軍旗揮舞,下令眾軍推下石木,轟砸山下路過的定楊軍隊,同時左手揚起另一面軍旗。距離這位宰相較近的幾名小將,見軍旗后立時依令點燃火把,不住地狂舞。裴寂手中軍旗的指令再度變換,隨軍旗而行動的,是二十名號兵吹響了號角。
埋伏在兩山山腰及山底的唐軍,事先早已領得將令:宰相所在之“左山”巨石滾木砸落聲響,“右山”即刻尾隨;火把揮舞,則表明有敵來犯,需列起陣型,加強防御;號角聲起,則是“加速進攻及包抄”的帥令。
裴寂實在算不上是一個善用計謀、沉著應戰(zhàn)的將帥之才,但他貴為唐國宰相,自有其常人所不及的能力。此番他領了軍職,且連日來又與黃伊榕書信不斷地商討兩軍戰(zhàn)事,短時間內按原定計策大致地指揮一番,他還是做得到的。
在裴寂軍旗的指引下,執(zhí)火把和吹號角的將卒,依令變換著手勢及聲調。
半山腰處推木石的唐軍,加快了推砸的動作,且后排唐兵支起盾牌抵擋飛矢,亦有弓箭手轉身與山上來敵對射。
對于山底兩側的伏兵,原計劃是:待定楊軍被亂石砸上一陣,死傷眾多、軍心大亂之時,再行出動。屆時,唐軍可如風卷殘云一般,蕩平敵軍。然而,號角聲早早響起,足見“情況有變”。他們已顧不得這許多,紛紛從深山密林中殺將出來,直向那一萬定楊援兵執(zhí)戟揮刀,砍殺而去。
一時間,重物落地聲、兵刃撞擊聲、吶喊嘶吼聲、負傷慘叫聲……回蕩于兩山之間。飛濺涌淌的血液,如夜色般濃稠。
裴寂不停地扭頭轉身,山上山下四下環(huán)顧,時刻關注著兩軍戰(zhàn)況。他不得不感嘆:高手就是高手!實非尋常兵士所能敵!僅僅半刻鐘不到的時間,唐軍后排已無一人生還,倒數(shù)第二排亦死傷過半,而山腰處的己方將士,石木尚未推投完畢。
眼看倒下去的唐軍人數(shù)越來越多,裴寂不免有些心慌。他手中軍旗的指令被迫再行變換,命兩山山腰的唐軍,放棄攻擊山底那一萬定楊援軍,將好不容易準備好的巨石滾木丟棄在山林間,疾速撤下山去!
“李將軍!你務必要護本帥周全!”裴寂一把抓住折沖都尉李朝的手臂。在黃伊榕未到之前,這位武功還算不錯的李將軍,是他最強的倚仗。雖然李朝根本敵不過宋金剛的“一刀”,但李朝于他而言,如同救命稻草,聊勝于無。
裴寂方才粗略觀察了一下,宋金剛似乎不在山上。他依稀聽到對面山頭慘烈的叫聲此起彼伏,隱約看到落崖尸體滾滾而下,傷亡人數(shù)遠超自己所在的這座山。
他暗暗慶幸,“看來,宋金剛是去了對面。”
“是,宰相大人!”李朝點頭應了一聲,長槍一橫,將裴寂護在身側。剛開始,他對裴寂可以說是一點“好感”也沒有。然而,多日相處下來,他發(fā)覺這位宰相并非傳聞中那般不堪。況且,裴寂始終是三軍之帥、唐國宰輔,自己身為臣下,理應以命相護。
就在裴寂領著山上唐軍倉惶逃竄之時,西北方沙塵飛揚,踏馬聲由遠及近,黃伊榕總算是率領汾陽軍隊趕到了!
黃伊榕一身銀白色的戰(zhàn)甲,腰間斜掛一柄便于馬上作戰(zhàn)的五尺長劍,“涅冰神刀”隱于袍下。
她伸手接過執(zhí)旗官的軍旗,搖旗下令,命士卒兵分四路,匯于原裴寂軍中,兩翼包抄,中部結方陣,截殺定楊軍!
她的一雙美目在敵陣中搜尋,似是在尋找某個人。
司徒遠一直寸步不離地騎馬護在黃伊榕的身側。他只是武林幫派的一派掌門,且他的心思與“御劍山莊”的穆劍宗不同,他并不想過多地干涉各大小番王勢力之間的爭斗。他此番前來只有一個目的:保護郭少俠的玉人,完成恩人的托付。
他知這位武功智計冠絕三軍的黃小姐,心中所忌,唯有一人——敵軍之將宋金剛。此刻他注意到黃伊榕的眼神,遂道:“黃小姐,你身上有傷,待我去會一會那宋金剛?!?p>
黃伊榕曾慘敗于宋金剛之手,深知對方武功之強,世間罕有敵手。然而,司徒遠卻也是在某些榜單能排到前四的絕世高手。她心想自己的內傷外傷皆未愈,若此時前去,只怕反而拖累了司徒掌門。她思索片刻后,微微點了點頭,抱拳說道:“那便有勞司徒掌門了!您千萬要當心!”
正如裴寂所料,宋金剛確實在“右山”。
宋金剛的六柄鋼刀過處,必取人頭。在他的帶領下,山頂俯沖而下的定楊軍,竟是將“右山”的四百名唐軍屠盡殺絕!裴寂未與宋金剛打照面,實在是“祖墳冒青煙”,否則在對方的奪命刀下,那李朝將軍如何護得了他?
宋金剛眼看便要沖下山底,他那凌厲狠絕的刀招,讓司徒遠很快便鎖定了目標。司徒遠的足尖在馬背上輕輕一點,提槍徑直朝那易容為“宋金剛”的禤弈殺去!
**ennnn……這一章的“主角兒”是裴寂。在這個小說的設定里,裴寂的軍事才能也就差不多是這樣了……